9个开关电源实际项目分享,原理图,PCB,应用说明
初级与次级主绕组必须是最近相邻的绕组,这样耦合会更有利。 开关电源在MOSFET-D端点工作时候产生的干扰是最大的(也是RCD吸收端与变压器相连的端点),在变压器绕制时建议将他绕在变压器的第一个绕组,并作为起点端,让他藏在变压器最里层,这样后面绕组铜线的屏蔽是有较好抑制干扰效果的。 VCC绕组在计算其圈数时尽量的在IC最低工作电压乘以1.1倍作为误差值,不用考虑铜线的压降,因为启动前电流是非常小的,所以这个电阻并没有多少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电路未启动之前,由于高压端启动电阻的充电,可以将VCC上电容上的电压充到IC启动的电压,一旦电路有问题一下启动不了VCC由于绕组电压的预设值偏低。电路也是不会启动的,一般表现为嗝状态。 为何要按照IC的工作电压低端取值?因为我们次级绕组是与初级绕组相邻绕制的,耦合效果相对而言是最好的。我们做短路试验也是做次级的输出短路,因为耦合效果好,次级短路时VCC在经过短暂的上冲后会快速降低,降到IC的关闭电压时电路得到最好的保护。需要注意这个电压需要高于MOSFET饱和导通1V以上,避免驱动不足。 还有利于降低IC本身的功耗,是否可以提高IC的寿命无法验证,但稳定性应该更高。 一种反激双路输出相对稳定的解决方案: 具有相对稳定输出的双路反激输出电路: 这种电路一般应用于小功率电源。为了确保两个绕组的交叉调整率更好。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在本实例中,一般我们设5V为采样反馈端,如果双路采样交叉调整率可能会更差,甚至不能单独空载和独立带载问题。此方法得以解决这一问题。此方法不太适合两组电压相差遥远的应用。会多占用变压器一脚。 反馈光耦供电用12V供电,且取样点在后级滤波电感前面更好。因为滤波电感前的波动更快的反映前端PWM的调制状态,就算TL431的开启程度是一定的,因为12V的波动可以让光耦上反馈到的电流有微小的差异,在反馈环路一定的情况下,这个光耦供电取样点的选择更有利于动态响应和调整率的平衡控制。 12V绕组应该放在更接近于初级绕组的地方。这样更有效的确保12V的电压变化比例更小,因为我们反馈采样的是5V端,所以难控制的是12V的绕组。综合这些将可以更好的控制这两个绕组的平衡度。虽然不能做到绝对的好,但是相对的来说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上页所述的样板基本可以控制到+/-5%范围的误差,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建议喜欢动手的朋友不妨试一下。 应用于功放的正负输出电源欠压式短路电压保护控制电路: 说明:功放电源正负双输出电压保护 1)由Q1构成正电压欠压式短路保护电路 当正电压短路时,电压降低于稳压二极管加在Q1驱动分压电阻分压后让Q1导通,即可送出保护信号。 2)由Q2构成负电压欠压式短路保护电路 当负电压短路时,电压升高至串联于Q2基极上稳压二极管,使Q2截止时,Q2集电极上的电压信号经过D2即可送出保护信号。 3)Q3是作为保护的指示灯驱动电路 这个电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做到对供电的VCC在正负电压从开机到启动正常这段过程的延时,否则开机时就有保护信号,导致无法正常开机。如果需要锁死可以用输出保护信号驱动一个由三极管构成的可控硅锁死电路来实现。 具有正负双输出电压保护的功放电源PCB: 用LM358实现LED输出端限流稳压PWM调光控制: 此例应用是将PWM信号直接加在电流采样信号上,通过调节PWM的宽度来调制过电流保护信号的时间,而起到调节限制电流的功能的。 需要注意的事情是PWM需要倒相输入,就是说占空比越小的时候LED上施加的电流越大。占空比越大时LED电流越小。 一款带带功率因数补偿的50W LED驱动电路: 带功率因数补偿的50W LED驱动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