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资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三八资料网 门户首页 电子技术 查看内容

详解开关电源设计、布局及调试全过程首先确定功率

2019-6-25 09:25| 发布者: 小管家| 查看: 154| 评论: 0

摘要: 针对开关电源很多人觉得很难,其实不然。设计一款开关电源并不难,难就难在做精,等你真正入门了,积累一定的经验,再采用分立的结构进行设计就简单多了。万事开头难,笔者在这就抛砖引玉,慢慢讲解如何一步一步设计 ...

针对开关电源很多人觉得很难,其实不然。设计一款开关电源并不难,难就难在做精,等你真正入门了,积累一定的经验,再采用分立的结构进行设计就简单多了。万事开头难,笔者在这就抛砖引玉,慢慢讲解如何一步一步设计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看规格,具体的很多人都有接触过,也可以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我帮忙分析。


在这里只带大家设计一款宽范围输入的,12V2A的常规隔离开关电源。


1、首先确定功率


根据具体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拓扑结构;这样的一个开关电源多选择反激式(flyback)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在这里我会更多的选择是经验公式来计算,有需要分析的,可以拿出来再讨论。


2、选择相应的PWMIC和MOS来进行初步的电路原理图设计


当我们确定用flyback拓扑进行设计以后,我们需要选择相应的PWMIC和MOS来进行初步的电路原理图设计(sch)。无论是选择采用分立式的还是集成的都可以自己考虑。对里面的计算我还会进行分解。


分立式:PWMIC与MOS是分开的,这种优点是功率可以自由搭配,缺点是设计和调试的周期会变长(仅从设计角度来说);集成式:就是将PWMIC与MOS集成在一个封装里,省去设计者很多的计算和调试分步,适合于刚入门或快速开发的环境。


3、做原理图


确定所选择的芯片以后,开始做原理图(sch),在这里我选用STVIPer53DIP(集成了MOS)进行设计。


设计前最好都先看一下相应的datasheet,确认一下简单的参数。无论是选用PI的集成,或384x或OBLD等分立的都需要参考一下datasheet。一般datasheet里都会附有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这些原理图是我们的设计依据。


4、确定相应的参数


当我们将原理图完成以后,需要确定相应的参数才能进入下一步PCBLayout。当然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流程,我们需要遵守相应的流程,养成一个良好的设计习惯,这一步可能会有初步评估,原理图确认,等等,签核完毕后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先附上相应的原理图。


5、确定开关频率,选择磁芯确定变压器


这里确定芯片工作频率为70KHz,芯片的频率可以通过外部的RC来设定,工作频率就等于开关频率,这个外设的功能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设计开关电源,也可以采取外同步功能。与UC384X功能相近。


变压器磁芯为EER28/28L。


一般AC2DC的变换器,工作频率不宜设超过100kHz,主要是开关电源的频率过高以后,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性,更不利于EMC的通过性。频率太高,相应的di/dtdv/dt都会增加,除PI132kHz的工作频率之外,大家可以多参考其它家的芯片,就会总结自己的经验出来。


对于磁芯的选择,是在开关频率和功率的基础,更多的是经验选取。当然计算的话,你需要得到更多的磁芯参数,包括磁材,居里温度,频率特性等等,这个是需要慢慢建立的。


关于变压器磁芯的选择


功率大小:


小于5w可使用的磁芯:

ER9.5,ER11.5,EE8.3,EE10,EE13,RM4,GU11,EP7,EP10,UI9.8,URS7


5-10W可使用的磁芯:

ER20,EE19,RM5,GU14,EFD15,EI22,EPC13,EF16,EP13,UI11.5


10-20W可使用的磁芯:

ER25,EE20,EE25,RM6,GU18,EPC17,EF20


20-50W可使用的磁芯:

ER28,ETD28,EI28,EE28,EE30,EF25,RM8,GU22,PQ20,EPC19,EFD20


50-100W可使用的磁芯:

ER35,ETD34,EE35,EI35,EF30,RM10,GU30,PQ26,EPC25,EFD25


100-200W可使用的磁芯:

ER40,ER42,ETD39,EI40,RM12,GU36,PQ32,EFD30


200-500W可使用的磁芯:

ER49,ETD49,EC53,EE42,EE55,EI50,RM14,GU42,PQ35,PQ40,UU66


大于500W可使用的磁芯:

ER70,ETD59,EE65,EE85,GU59,PQ50,UU80,UU93


磁芯与传输功率对照表


6、设计变压器进行计算


输入input:85~265Vac


输出output:12V2A


开关频率Fsw:70kHz


磁芯core:EER28/28L


磁芯参数:Ae82mm2


以上均是已知参数,我们还需要设定一些参数,就可以进入下一步计算。


设定参数:


效率η=80%


最大占空比:Dmax=0.45


磁感应强度变化:ΔB=0.2


有了这些参数以后,我们就可以计算得到匝数和电感量。


输出功率Po=12V*2A=24W


输入功率Pin=Po/η=24W/0.8=30W


输入最低电压Vin(min)=Vac(min)*sqr(2)=85Vac*1.414=120Vdc


输入最高电压Vin(max)=Vac(max)*sqr(2)=265Vac*1.414=375Vdc


输入平均电流Iav=Pin/Vin(min)=30W/120Vdc=0.25A


输入峰值电流Ipeak=4*Iav=1A


原边电感量


Lp=Vin(min)*Dmax/(Ipeak*Fsw)=120Vdc*0.45/(1A*70K)=770uH


这里的4是一个经验值,当然也是我自己独家的经验。至于推导,不用那么麻烦,看下面的图,你就明白了,下面是DCM时的电流波形;至于CCM加一个平台,自己可以推导,很简单。



到此最重要的一步原边电感量已经求出,对于漏感及气隙,我不建议各位再去计算和验证。


漏感Lleakage<>


上面计算了变压器的电感量,现在我们还需要得到相应的匝数才可以完成整个变压器的工作。


1)计算导通时间Ton周期时间


T=Ton+Toff=1/FswTon=T*DmaxFsw,Dmax都是已知量70kHz,0.45代入上式可得Ton=6.43us


2)计算变压器初级匝数


Np=Vin(min)*Ton/(ΔB×Ae)=120Vdc*6.43us/(0.2*82mm2)=47T(这里的数是一定要取整的,而且是进位取整,我们变压器不可能只绕半圈或其它非整数圈)


3)计算变压器12V主输出的匝数输出电压(Vo):


12Vdc整流管压降(Vd):0.7


Vdc绕组压降(Vs):0.5


Vdc原边匝伏比(K)=Vi_min/Np=120Vdc/47T=2.55输出匝数(Ns)=(输出电压(Vo)+整流管压降(Vd)+绕组压降(Vs))/原边匝伏比(K)=(12Vdc+0.7Vdc+0.5Vdc)/2.55=6T(已取整)


4)计算变压器辅助绕组(auxturning)输出的匝数计算方法与12V主绕组输出一样因为STVIPer53DIP副边反馈需低于14.5Vdc,故选取12Vdc作为辅助电压;Na=6T到这一步,我们基本上就得出了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原边绕组:47T原边电感量:0.77mH漏感<>


上面计算出匝数以后,可以直接确定漆包线的粗细,不需要去进行复杂的计算。


线径与常规电阻一样,都是有定值的,记住几种常用的定值线径。这里,原边电流比较小,可以直接选用φ0.25一股。辅助绕组φ0.25一股。主输出绕组φ0.4或0.5三股,不用选择更粗的,否则绕制起来,漆包线的硬度会使操作工人很难绕。


很多这一步'计算'过了以后,还会返回计算以验证变压器的窗口面积。个人认为返回验证是多余的,因为绕制不下的话,打样的变压器厂也会反馈给你,而你验证通过的,在实际中也不一定会通过;毕竟与实际绕制过程中的熟练度,及稀疏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再下一步,需要确定输入输出的电容的大小,就可以进行布局和布板了。


7、输入输出电解电容计算


输入滤波电解电容

Cin=(1.5~3)*Pin


输出滤波电解电容

Cout=(200~300)*Io


上面我们计算出输入功率30W


所以Cin=45~90uF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值选的越大,对后级就越好;从成本上考虑,我们不会无限制的去选取大容量。此处选值47uF/400Vdc85℃或105℃根据相应的应用环境来决定;电容不需要高频,普通低阻抗的就可以了。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小米65寸电视背光黑屏故障的维修
  • 资料分享
  • 三菱变频器A540电路图(包含电源,驱动 保
  • 户户通电源板应急修复的方法
  • 洗衣机上盖门轴断裂的修复,修制冷有焊炬的
  • 请问这洗衣机波轮螺丝太紧怎么拆开?
  • 看看这些采花贼正在做什么呢?高清彩图
  • IT小技巧:U盘装系统、密码破解、远程控制
  • 电脑开机进不了系统
  • 海尔LE48AL88C88 背光电流技改
门户最新文章

QQ|门户地图|手机版|小黑屋|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4030498号 )

GMT+8, 2024-4-27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