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5.补给水量计算 蒸发损失水量(E) E = Q/600 = (T1-T2)*L /600 E 代表蒸发水量 (kg/h) ; Q代表热负荷(Kcal/h); 600代表水的蒸发潜热(Kcal/h); T1代表入水温度(℃); T2代表出水温度(℃); L代表循环水量(kg/h)。 补给水量计算: 飞溅损失水量(C) 冷却塔之飞溅损失量依冷却塔设计型式、风速等因素决定之。一般正常情况下,其值约等于循环水量的0.1~0.2%左右。 定期排放水量损失(D) 定期排放水量损失须视水质或水中固体浓度等因素决定之。一般约为循环水量之0.3%左右。 M=E+C+D 蒸发损失水量(E);飞溅损失水量(C);定期排放水量损失(D)。 冷却塔用于空调时,温度差设计在5℃,此时冷却塔所须之补给水量约为循环水量的2%左右。 6.冷却水流量 K·Q=C·M·ΔT K:估算系数 Q:机组最大制冷量 C:水的比热容 ΔT:供回水温差 M:冷却水质量流量 压缩式制冷机组最大制冷量的1.3倍; 吸收式制冷机组(溴化锂)制冷量的2.5倍。 1、选型举例 例题:一项用一台640RT机组的工程冷却塔水流量和补水量。 Q=640RT=2251KW K=1.3 C=4.2KJ/(kg·℃) ΔT=5℃ 补水量m=M·2%=140kg/s·2%=2.8kg/s 2、冷却塔选型常设计问题 (1)、冷却塔耗能的决定因素? 答:风机功率,冷却水流量,冷却水补水量? (2)、冷却塔的温度工况,什么温度下效率经济型好? 答:冷却塔的进水温度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有所不同,例如中央空调冷凝器的出水温度一般为30-40℃,而冷却塔的出水温度一般为30℃。冷却塔理想冷却温度(回水温度)最佳温度为高于湿球温度2-3℃,这个值叫“逼近度”(公众号:泵管家),逼近度越小,冷却效果越好,冷却塔越经济。 (3)、开式和闭式对比 开式:首期的投入比较的少,但是运营成本较高(水耗、电耗)。 闭式:本设备适合在干旱、缺水、沙尘暴频发地区等恶劣环境中使用。能冷却介质多水、油类、醇类、淬火液、盐水及化学液等多种介质,介质无损耗和成份稳定。能耗低。 缺点:闭式冷却塔造价为开放式塔的三倍。 安装、配管、操作与常见故障 1、冷却塔噪音来源 以上所使用的冷却塔均为机械通风式冷却塔,其运转时,水塔噪声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机噪音: 其噪声主要是由机械噪声和流体噪声组成; (2)、电机噪声: 其主要电机运转时的电磁声; (3)、通风噪声: 其主要有塔体内外空气流体噪声和塔体共振噪声。 解决措施,请见南社百科相关课件之《全面了解“噪声”及暖通空调系统中设备的噪声与减振处理方法》。 2、安装、配管注意事项 3、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事项: 1)须将入风口侧或风胴四周之异物排除; 2)确定风车尾部与风胴之间有足够间隙,避免运转时造成损坏; 3)检查减速机之V型皮带是否调整适当; 4)V型皮带轮位置,彼此之间必须保持同一水平; 5)上述检查完成后,间歇起动开关,检查风车运转方式是否正确?且是否有异常噪音振动产生? 6)将热水盘和塔体内部杂物清除干净; 7)将热水盘内之尘垢异物清除,再将水填满至溢水位置; 8)间歇起动循环水泵,将管内空气排除,直到管路与冷水盘充满循环水为止; 9)当循环水泵正常运作后,冷水盘内之水位将稍微下降,此时必须调整浮球阀至一定水位; 10)电路系统,重新确认电路开关,保险丝和接线规格是否吻合电机负载。 水塔起动注意事项: a、间歇起动风车,检查是否逆向运转或有异常噪音振动发生?然后再起动水泵运转; b、检查风车马达运转电流是否超载?避免马达烧坏或产生电压下降之现象; c、利用控制阀调整水量,促使热水盘水位保持在30~50mm之间; d、检查冷水盘内运转水位是否保持正常。 水塔运转过程中注意事项: a、经过5~6天的运转,重新检查风车减速机V型皮带是否正常?如果松弛的话,可利用调整螺栓重新适当锁紧; b、冷却塔经过一个星期运转后,必须重新更换循环水,以便清除管路中之杂物尘垢; c、冷却塔之冷却效率会受到循环水位高低影响,基于此项原因,故必须确保热水盘之一定水位; d、冷水盘内之水位如果下降的话,循环水泵和冷气机的性能将受到影响,因此水位亦必须保持一定; 水塔例行保养注意事项: 循环水一般每月更换一次,或有污浊之现象则必须更换,更换循环水则依据水中固体浓度来定,同时将热水盘和冷水盘清洗干净,热水盘内如有污物阻塞的话,将影响冷却效率。 水塔季节性停机保养注意事项: a、将减速机内之V型皮带松弛,轴承加注润滑油; b、必须将管路之循环水全部排除,避免冬季结冰造成龟裂,冷水盘之排水管随时打开,以便雨水、溶雪能够流出; c、冷却塔在停机一段时间后重新运转,此时必须检查马达绝缘是否正常?然后再参考操做前准备事项之说明进行操作。 4、维修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