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循环和水循环
按厚度:超薄型、普通型; 按有无冷凝水泵:普通型、豪华型; 按机组静压:0Pa、12Pa、30Pa、50Pa、80Pa(机外静压); 按照排管数量:两排管、三排管; 按制式:两管制、四管制。 风机盘管所说的几排指的是风机盘管表冷器铜管的排数,一般的二排就是铜管两排,每排8根,一共16根铜管;三排就是铜管三排,每排8根,一共24根铜管。 铜管的根数越多,制冷效果越好。 两管制:普通风机盘管夏季走冷水制冷,冬季走热水制热; 四管制:多用于一些比较豪华场所,可以同时走热水和冷水,即可以根据需要有的房间制冷,有的房间取暖。 壁挂式风机盘管机组全部为明装机组,其结构紧凑、外观好,直接挂于墙的上方。 卡式(天花板嵌入式)机组,比较美观的进、出口外露于顶棚下,风机、电动机和盘管都置于顶棚之上,属于半明装机组;明装机组都有美观的外壳,自带出风口和进风口,在房间内明露安装;暗装机组的外壳一般用镀锌钢板制作。 国家标准规定,风机盘管机组根据机外静压分为两类:低静压型和高静压型。 低静压型机组在额定风量时出口静压为0或12pa,对带风口和过滤器的机组,出口静压为0;对不带风口和过滤器的机组,出口静压为12pa;高静压机组在额定风量时的出口静压不小于30pa。 一般是按计算的冷负荷来选择产品,但应注意不同的新风供给方式会导致风机盘管的负载冷量也不同。当新风直接通过外墙送至房间时,未经热湿处理,风机盘管的冷量=室内冷负荷+新风冷负荷;当设立独立新风系统时,则风机盘管的冷量=室内冷负荷。 目前市场的产品,一般都是名义制冷量,而实际运行中的冷量应是冷量×单位时间内的平均运行时间,即改变运行时间或风量,都会影响机组的输入冷量。冷量仅作为选设备的必要条件之一,还应兼顾其它因素。 一般按房间品质要求校核换气次数。送风温差越小,换气次数越多,则空气品质越好。为什么有的空调房间感受有异味、闷气,就是风量校核没有处理好。由于风机盘管的名义风量是在不通水、空气进出口压差为零的工况下测定的,故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因素,所以实际确定风量应将这部分理想状态下的风量值扣除,通过经验测算,这部分增补风量应占名义风量的20—30%。 送、回风方式即形成所谓的气流组织,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空调房间的温度场、速度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即空调效果的好坏。合理的气流组织要求一定的送风速度,避免气流短路,以保证一定的射流长度。风速取决于机外静压,送风量、送风口等因素。机外静压过低,会导致风量下降,射程降低,房间冷热不均,设计气流组织与实际运行状态在曲线图上存在较大差异,故应根据实际的建筑格局、房间的结构形式,进深、高度等情况,选择中档风量、风速指标来相应选择风机盘管型号。 a.噪音指标控制在40dB以下,对噪音偏大的风机盘管,加装消声处理装置,阻力值不大于10Pa。 b.安装、施工中质量注意保温质量,冷凝水的排放,坡向,管件接头,系统清洁。 c.水系统的设置方式水平系统还是垂直系统,部分工地选用垂直系统,能较好的保证冷凝水的排放,保证了房间的层高要求。 风机盘管的选型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中央空调的体验,因此在风机盘管的选择上一定要综合考虑以上多重因素,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 1、室内风机盘管要水平安装。用直径Φ10mm吊杆吊装,吊杆做防锈处理,与内机的固定螺母紧固不松动。 2、吊装位置符合室内空气循环和图纸要求,与楼板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 3、水压试验压力0.6Mpa保持2小时无泄漏。 4、管路必须保温,保温层厚度20mm,冷凝水管路保温层厚度为10mm,用U型卡或者其它方式固定,对保温材料的压缩量不大于2至3毫米。 5、冷凝水管路要保持一定坡度,对于自然排水的风机盘管的排水出口的坡度不小于1%,确保排水顺畅。满水试验不漏水,排水试验不存水。 6、当吊顶高度超过3米时,不宜选用天花式机型。吊顶太高选用天花机,暖风吹不下来,影响制热效果。 7、冷凝水管与机组之间应用软管连接。不使用软管连接机组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将导致水管脱落漏水,管路振裂及噪音等故障。 8、当房间高度超过3米时,不宜采用顶吹风散流器风口,应采用双层百叶风口下吹风口。冬季暖风吹不下来,影响制热效果。 9、室内气流组织要合理,避免气流短路、断路。短路主要是指出风口和回风口布置不合理,送风未到达人活动的范围就通过回风口回到了机组。断路主要是指出回风不在同一空调区域或出风达不到空调区域,短路及断路都将严重影响制冷、制热效果。 10、风机盘管必须安装回风箱。没有回风箱,空调区域室内空气不能有效循环,导致制冷、制热效果差。 11、出风口、回风口及风管尺寸、材料符合规范要求。风口、风管过小,必然导致风速偏高或风量不足,产生噪音、制冷制热差果差。一般以出风口风速不大于2m/s确定出风口尺寸,回风风速不大于1.5m/s确定回风口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