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资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463|回复: 29

[技术文章] 平板技术汇总---液晶显示屏(LCD)

  [复制链接]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帖子
2080
主题
981
积分
32081
在线时间
8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0
最后登录
2019-5-15

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10-6-3 16: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板技术汇总---液晶显示屏(LCD)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下降,以液晶、等离子为主的平板电视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同时一些新的平板技术也不断推出,平板技术可谓百花齐放,但最终何种技术可以“一统天下”?在此就各种平板技术的特点做个介绍。

液晶显示屏(LCD)




      早在 1888 年,澳大利亚的植物学家 Fredreich Rheinizer 就已经发现了液晶,它既具有各向异性的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在外界电压的作用下会改变它的透光特性,液晶这一呈液体状的化学物质,象磁场中的金属一样,当受到外界电场影响时,其分子会产生精确的有序排列,如果对分子的排列加以适当的控制,液晶分子将会允许光线穿越。根据这个原理制作出来了液晶显示器 , 液 晶 显 示 器 通 常 采 用 如 图 一 所 示 的 三 明 治 结 构 来 实 现 的 。
001.jpg
图一 液晶显示器结构

液晶的显示原理:
      这边以 TFT LCD 作为例子来解释液晶的显示原理,其他方式的显示原理则大同小异,只是在材料、驱动等方面有所差异。
      TFT(Thin Film Transistor)为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在每个像素点上设计一个场效应开关管,用来实现真彩色、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件。TFT LCD 的结构有如三明治(见下图),从上到下分为偏光镜(Polarizer)、滤色玻璃板(Color filter glass)、TFT 玻璃板(TFT glass)、偏光镜以及提供光源的背光,滤色玻璃板与 TFT 玻璃板两片玻璃之间填充的是液晶材料。
002.jpg
      TFT 玻璃板上分布着与显示像素一样多的薄膜晶体管,而滤色玻璃板则起着滤色的作用,用以产生彩色。上下偏光板的透光角度相互垂直,背光照射时先通过下偏 光板向 上 透 出 ,它借助液晶分子来传导光线 ,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在滤色玻璃板和 TFT 玻璃板之间电压的作用下发生扭转,通过液晶的扭转角度来决定透光的多少,也就决定了幕显示的亮度。

液晶的分子结构(TN 和 STN):
      根据液晶材料的分子排列特点,目前大量生产的 LCD 屏一般采用 TN 和 STN 两种方式的结构。
1.TN(Twisted Nematic) LCD
当没有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由上而下旋转 90 度,当入射的光线经过上面的偏光板时,会只剩下单方向极化的光波。通过液晶分子时,由于液晶分子总共旋转了 90 度,所以当光波到达下层偏光板时,光波的极化方向恰好转了90度。而下层的偏光板与上层偏光板若是相互垂直,则光线便可以顺利的通过,当我们对液晶施加电压时,由于 TN 型液晶多为介电系数异方性为正型的液晶(ε//>ε⊥),代表着平行方向的介电系数比垂直方向的介电系数大,因此当液晶分子受电场影响时,其排列方向会倾向平行于电场方向。所以液晶分子的排列都变成站立着的,此时通过上层偏光板的单方向的极化光波,经过液晶分子时便不会改变极化方向,因此就无法通过下层偏光板,这就形成了一块常亮(NW)的液晶显示板。而若是下层的偏光板与上层偏光板相互平行,则结果恰好相反,形成的是一块常黑(NB)的液晶显示板,只有施加电压后的才会透光。
003.jpg
2.STN(Super Twisted Nematic)型
LCDSTN LCD 与 TN LCD 在结构上是很相似的,其主要的差别而 STN 型LCD 的液晶分子排列旋转的角度会大于 180 度,一般为 270 度,而不是 90 度。正因为其旋转的角度不一样,其特性也就跟着不一样。
004.jpg
我们从图三中 TN 型与 STN 型 LCD 的电压对穿透率曲线(NW 常亮类型的)可以知道,当电压比较低时,光线的穿透率很高;电压很高时,光线的穿透率很低。而电压在中间位置的时候,TN 型 LCD 的变化曲线比较平缓,而 STN 型 LCD 的变化曲线则较为陡峭,因此在 TN 型的 LCD 中,当穿透率由 90%变化到 10%时,相对应的电压差就比 STN 型的 LCD 来的较大。在液晶显示器中,是利用电压来控制灰阶的变化,而在此 TN 与 STN 的不同特性,便造成 TN 型的 LCD,先天上它的灰阶变化就比 STN 型的 LCD 来的多,所以一般 TN 型的 LCD 多为 6~8bits 的变化,也就是 64~256 个灰阶的变化,而 STN 型的 LCD 最多为 4 bits 的变化也就只有 16 阶的灰阶变化。除此之外 STN 与 TN 型的 LCD 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一般 STN 型的 LCD 其反应时间多在 100ms 以上而 TN型的 LCD 其反应时间多为 30~50ms 当所显示的影像变动快速时,对 STN 型的 LCD 而言就容易会有残影的现象发生。因此在视频领域的应用一般采用的是 TN 类型的 LCD。

液晶的驱动方式:
      最通用的液晶显示是通过对由液晶单元构成的像素或图像元施加电压来改变透过光的偏振方向来实现,而产生液晶图像的电压驱动途径有两种:段驱动法和矩阵驱动法。段驱动法是通过成型电极形成的单元显示字符和图像,每一段由单独的电极控制,控制简单,当所驱动的段数不多的情况下,实现容易,但难于得到高分辨率的效果,一般用于简单的显示,如计算器、电子表。矩阵驱动法则由点阵产生字符和图像,可组成复杂的图形,适合用来作高分辨率的显示,如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
005.jpg

      矩阵显示由两种驱动方法:静态或直接驱动法,每个像素由单独的线驱动,与段驱动法类似,是一种简单的驱动方法,但是当像素增加时,线变得非常复杂;另一种是多路复用或动态驱动法,像素按矩阵的格式安排连线,在特定的垂直信号电极和特定的水平扫描电极的交叉点施加电压来驱动点阵LCD 的像素,这种方法可以用一个脉冲分时来同时驱动几个像素。
点阵 LCD 分为两种:主动驱动和被动驱动(如下图所示)。
006.jpg
      被动矩阵 LCD(PMLCD)没有开关装置,每个像素的寻址要超过一帧的时间,作用在显示单元上的有效电压是信号电压脉冲几帧的平均值,这导致了高达 150 毫秒以上的响应时间以及对比度的下降。而且,PMLCD 的寻址因未选中的像素通过第二根信号电压线驱动而产生的交扰会导致图像的模糊。
      主动矩阵 LCD(AMLCD)在每个电极的交叉处设有开关装置和储存电容,主动寻址结合主动开关元件消除了多路复用的限制,相对于被动矩阵 LCD,AMLCD 在扫描线数目上没有固有的限制,交扰问题也小了很多,增强了对比度、亮度,有效提高了视角范围。
      有很多种 AMLCD,它们的开关装置大多采用一种叫做薄膜晶体管(TFT)的沉积薄膜制成的晶体管。而 TFT 型最通用的半导体层是由非晶硅(a-Si)制成,非晶硅 TFT 适合于用玻璃基板在低温(300°C 到 400°C)下大面积制作。另一种称为多晶硅(p-Si)的 TFT 技术,生产成本昂贵,特别难于用来生产大面积的显示板。因为其技术的经济性和成熟性,大部分的 TFT  LCD 是用 a-Si 制作而成,但是 p-Si TFT 的电子灵活性比 a-Si TFT 高一两个数量级,这使得 p-Si TFT 适合于用来制作小尺寸、高清晰的显示板,如 LCD 投影。
      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对多晶硅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近期的几次平板技术展示上都有厂商展示采用多晶硅制作的液晶屏,从图像质量来看都有不俗的表现。p-Si 与 a-Si 的显著区别是LTPS(Low Temperature Ploy Silicon) TFT 在制造过程中应用了激光照射,LTPS 制造过程中在 a-Si层上进行了激光照射以使 a-Si 结晶。一般情况下低温多晶硅的制程温度应低于摄氏 600 度,尤其对LTPS 区别于 a-Si 制造的制造程序“激光退火”(laser anneal)要求更是如此。与 a-Si 相比,LTPS的电子移动速度要比 a-Si 快 100 倍,这个特点可以解释两个问题:首先,每个 LTPS PANEL 都比 a-SiPANEL 反应速度快;其次,LTPS PANEL 外观尺寸都比 a-Si PANEL 小。下面是 LTPS 与 a-Si 相比所持有的显著优点:
      1. 把驱动 IC 的外围电路集成到面板基板上的可行性更强,由于将驱动 IC、PCB 和联结器集成到基板上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模块的稳定度,且使产品重量更轻、厚度更薄;
      2. 反应速度更快,a-Si TFT 的电子移动速率低于 1 cm2/V.sec,驱动 IC 需要较高的运算速率来驱动电路,p-Si 电子的移动速率可以达到 100 cm2/V.sec;
      3. 由于 p-Si TFT 比传统的 a-Si 小,解析度可以做的更高。

残影解决方法,即面板的各种极性变换方式:
      由于液晶分子如果长时机工作在某一个固定电压下,液晶分子的特性会被破坏,而无法再因应电场的变化来转动,以形成不同的灰阶,因此在长期显示静止图像时,不作处理的液晶屏上容易形成残影。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将电压恢复原状。液晶显示器内的显示电压就分成了两种极性,一个是正极性,而另一个是负极性,当显示电极的电压高于公共电极电压时,就称之为正极性,反之就称之为负极性。不管是正极性或是负极性,只要电压差相同,其表现的灰度相同,而这两种情况下,液晶分子的转向却是完全相反,利用这个特点就可以避免上述当液晶分子转向一直固定在一个方向时,所造成的特性破坏。所以一般液晶显示器都采用极**替的方式来解决图像残留问题,不过各家的方式有所不同,通常采用的极**替方式有图六所示几种。
007.jpg

      由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无法做到完全精确,从而导致正负电压存在偏差,以至在极性反转时表现的亮度有所差异,会出现闪烁(Flicker)现象;另外在显示的过程,相邻的点会相互影响,出现交扰(Crosswalk)问题,若是相邻点的极性不同,则可减轻交扰现象。因此几种方式相比采用点反转(Dotinversion)的效果最好,性能对比如下表所示:
008.jpg

广视角技术:
      视角问题是液晶显示屏的一大缺点,一直备受关注,在这方面屏厂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的广视角技术有 TN+Film(TN+视角扩大膜)技术、日立 IPS 技术、富士通的 MVA 技术、东芝松下的OCB 技术、三星的 PVA 技术、现代电子的 FFS 技术。这些技术都能将视角扩展到 160 度以上,其中Super-IPS 技术和 MVA 技术最成熟也最有效,PVA 技术最不成熟,效果最差,成本也高,OCB 则成本最高。
1. TN+Film(TN+视角扩大膜)
      TN+Film 是广视角技术中容易实现的方法,将一层特殊的薄膜(转向膜)加在 TN 面板的上表面就可以将水平视角从 90 度改善到 140 度。但是,低对比度及响应速度慢这两大问题依旧无法改善,TN+Film 法也许不是最佳的广视角解决方案,但它是最简单的方法并且良率极高(几乎与标准 TFT-TN一样)。
2. IPS (In-Plane Switching 或 Super-TFT)
      IPS 起初是由 Hitachi 所发展, IPS 与使用 TN+Film(扭转向列液晶+视角扩大膜组合)技术不同的地方是液晶分子的对准方向平行于玻璃基版。使用 IPS 或 Super TFT 技术可以使视角扩大到 170 度,就如同 CRT 监视器的视角一样好。但是这项技术也有缺点,因为液晶的对准方向,使得它的电极只能置于两片玻璃板中的其中一边,而不像 TN 模式一样。这些电极必须制作成像梳子装状的排列在下层的表面。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对比降低,因此必须加强背光源的亮度。IPS 模式的对比度及响应时间与传统的 TFT-TN 比较起来并无改善。
009.jpg

      与富士通、三星的 VA 体系不同,日立开创的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属于另外的一极,它也被俗称为“Super TFT”。我们知道,传统 LCD 显示器的液晶分子一般都在垂直-平行状态间切换,MVA 和 PVA 将之改良为垂直-双向倾斜的切换方式,而 IPS 技术与上述技术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只是在加电/常规状态下分子的旋转方向有所不同—注意,MVA、PVA 液晶分子的旋转属于空间旋转(Z 轴),而 IPS 液晶分子的旋转则属于平面内的旋转(X-Y 轴)。
      为了配合这种结构,IPS 要求对电极进行改良,正负电极位于上下两个基板的传统结构显然不能再用,实际上,日立将液晶板的电极都作在同一侧面,正电极与负电极间隔排列,当施加电压时,所形成的就是平行于屏幕表面的电场,液晶分子在该电场作用下进行平面内旋转,以此改变光的通断。
      液晶分子的平面结构让视角缺陷迎刃而解,由于不必再担忧光线无法散射的问题,IPS 可以实现高达 170 度的可视角度,几乎与 CRT、PDP 等全视角显示技术无异。不过,IPS 液晶面板在响应时间表现不够突出,原因在于液晶分子的平面旋转角度仍然达到 90 度,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导致 IPS技术的响应时间高达 40 毫秒,明显不够理想。再者,电极同时位于一侧的做法对光线产生较严重的遮挡(所谓开口率低),LCD 的亮度、对比度都受到影响,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厂商不得不使用亮度更高的背光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为了克服第一代 IPS 技术的缺陷,日立在后来又推出了改良的 Super-IPS 技术,它将响应时间缩短至 30 毫秒内,比前代技术有了明显改观,但仍然算不上优秀。此外,它的色纯度也由原来的 50%提升至 60%以上,色彩效果得到较明显的改善。但开口率低的毛病却未有改观,亮度、对比度等指标明显不如其它技术,而这也是 IPS 体系与生俱来的缺陷。日立对 IPS 倾注很高的期望,在它的大力推广之下,LG-飞利浦、瀚宇彩晶、IDTech(奇美电子与日本 IBM 的合资公司)等大厂都陆续加入了 IPS阵营,可谓声势浩大。不出意外的话,IPS 将成为三星 PVA 之后最为流行的广视角液晶技术—就视角而言,IPS 体系几乎达到了 LCD 显示器所能达到的巅峰。
3. FFS 广视角技术
      出自韩国现代电子之手的 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切换)技术只是 IPS 的改良版,它同样采用液晶分子平行旋转、单侧电极结构,基本原理与 IPS 完全相同。不过 FFS 将 IPS 的金属电极改为透明的 ITO 电极,并缩小了电极自身宽度,扩大彼此间距,这些改进措施明显地提高了开口率,面板透光率比 IPS 技术高出 2 倍以上—相对于较完美的 Super-IPS 技术,FFS 可称得上又前进了一步。而在过去几年中,现代电子一直对这项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一共推出过三代 FFS。
      第一代 FFS 技术重点解决日立 IPS/Super-IPS 技术固有的开口率低、透光少的缺陷,方法就是换用透明的电极,将透光率提升到 75%的理想水平,同时也降低了液晶面板的整体功耗;而名为“UltraFFS”的第二代 FFS 技术则将重点放在改善前代技术色偏明显的弊病,并进一度缩短了响应时间;第三代 FFS 技术(Advanced Fringe Field Switching,AFFS)则进行全方位的提高,现代将重点放在液晶材料的改良上面—我们知道,若使用负型液晶,虽然可获得更高的光效率,但该类液晶材料的扭转黏性较大,响应时间慢;而正型液晶虽然响应时间较快,但光效率很低。而 AFFS 技术通过对液晶优化,在正型液晶上获得负型液晶 90%左右的光效率,兼顾了响应时间和透光率,令 FFS 体系实现质的提高。再者,AFFS 对楔形电极进行修改,使之具备自动抑制光泄漏的能力,这样连滤色片固有的黑矩阵也可以舍去,进一步提高了透光率—相比原始的 IPS 技术,来自现代的 AFFS 技术彻底解决了透光率差、亮度/对比度指标难如人意的缺陷,而且它的响应时间也被降低到较理想的水准—当然,在这方面 AFFS 还无法同 MVA、PVA 之类的技术相比,但完全可以满足液晶电视的需求。
      如果要作综合的评定,我们认为 AFFS 的确是一种极为优秀的技术,它的可视角度甚至可以实现惊人的 180 度,也就是完全达到 CRT/PDP 显示器的水平,“可视角度”的说法也将变成陈年旧历;其次,AFFS 的透光率大幅改善,可与其他技术比肩,实现高亮度、高对比度输出不再困难;再者,旧有的“长响应时间”缺陷也得到根本改观—如果说要有不足,那就是 AFFS 的制造成本略高于其它技术,而且不够成熟,尚未经过实践考验。顺便要说一下,现代已将 LCD 业务出售给我国的京东方集团,AFFS 技术也为京东方所有,目前该集团正投入巨资兴建 LCD 面板生产线,相信未来我们可以看见使用 AFFS 技术的 LCD 产品在市场上大举出现。
4. 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
      M 代表“multi-domain“(多象限),是就一个子像素(cel )来说。下图说明了以突出物来形成多象限。富士通最近已经开发出四个象限的画素分割技术。VA 代表“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但事实因为有突出物的关系,液晶分子在静态时并不是真的垂直配向。当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变成水平配向因此允许背光通过。对游戏机及动画的应用上,MVA 可以提供比 TN+视角扩大膜及 IPS 技术较短的响应时间。在对比方面,也比其它广视角技术高,当然,对比也随视角而变。
010.jpg

      富士通的 MVA 技术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广视角液晶面板技术。我们知道,液晶材料通过状态变换实现对光的控制,对应到分子层级上,就是液晶分子在垂直、水平(相对于屏幕)之间作角度切换。在没有施加电压,液晶分子静止的时候,它处于垂直状态,只有在电场作用下才会转成水平状态让光线透过。MVA 技术利用一个巧妙的方法对这种模式作改良:MVA 液晶面板的液晶层中包含一种凸出物供液晶分子附着,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MVA 面板看起来同传统技术没什么两样,液晶分子垂直于屏幕。而一旦在电压的作用下,液晶分子就会依附在凸出物上偏转,形成垂直于凸出物表面的状态。此时,它与屏幕表面也会产生偏转效应,提高了透光率,形成画面输出。
      这种巧妙的方式有效改善了 LCD 的响应时间和视角:首先,由于液晶分子的转角变小,转换速度更快,响应时间一般都可以被缩短到 30 毫秒以内,如果使用其他辅助措施,最快可以将反应时间降至 20 毫秒的级别。在视角方面,MVA 表现极为出色,由于凸出物可使液晶分子出现不同的偏转,光线发射的角度被大大扩张,同时凸出物本身也承担起散射光线的职能,最终使得基于 MVA 技术的液晶面板实现 160 度的大视角,表现可以说极为卓越。更值得称道的是,MVA 显然是一种低成本的技术,实现颇为容易,正因为如此该技术得到广泛的认可—富士通发明 MVA 技术之后实施技术授权策略,台湾的奇美电子(奇晶光电)、友达光电等面板企业均采用了这项面板技术。
5. 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广视角技术
      三星的 PVA 与富士通的 MVA 在原理上如出一辙,只不过实现方式有所差异而已,它可以说是MVA 的一种变体。MVA 的关键在于液晶层中的凸出物,而在 PVA 中并没有这个概念,代之的是透明的 ITO 电极层。采用透明电极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更高的开口率,尽可能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换言之,便是可以获得优于 MVA 的亮度输出。
      同样,PVA 也是利用液晶分子的双向倾斜来获得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广的视角,但 PVA 面板中并没有和 MVA 一样的凸出物来辅助倾斜电场的生成,如何才能让液晶分子也实现小角度偏转呢?三星使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附加的 ITO 层不再是一个完整的薄膜,而是被激光刻出一道道均匀的缝隙,而上下层基板的 ITO 缝隙并不正对,而是依次错开(图 4),这样平行的电极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倾斜的电场,驱动液晶分子形成双向倾斜的形态—从结果来看,PVA 与 MVA 可以说没什么两样。

011.jpg
PVA 液晶面板的剖面结构及断电/通电状态对比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PVA 的综合素质优于富士通的 MVA,它提供的可视角度可高达 170 度,响应时间被控制在 25 毫秒以内,原色显示能力也高达 70%,而对比度可轻易超过 500:1 的高水准。目前,该技术已经被三星广泛应用于中高阶 LCD 显示器中,未来的大屏幕液晶电视也将采用 PVA 技术,令人颇感期待。
6. 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光补偿双折射):
      在所有新型液晶面板技术中,松下 OCB(Optical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光补偿双折射)可谓是绝对的另类,它的组织结构与其它技术也是截然不同。我们可以从下图了解 OCB 液晶板的内部构造:在断电状态下,液晶分子以一种对称的曲列结构排列,正中央的液晶分子始终垂直于屏幕,而之前和之后的液晶分子则出现对称的偏转角—距离中央越远,偏转角度就越大,与前后玻璃面板接触的液晶分子则平行于屏幕。如果对其施加电压,这些液晶分子开始发生偏转,最终出现对称的叠加。由于不管在什么时候液晶层都是对称的,这样由下面液晶分子双折射性所导致的相位偏差刚好可以利用上部分的液晶分子自行抵消,可以获得极为出众的显示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视角。
012.jpg

      OCB 最大的优点当推其超快的响应速度。在上图中大家可以看到,在加电状态下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极小,转换速度就非常之快,达到 10 毫秒以下轻而易举,目前甚至已经出现了 1 毫秒到 5 毫秒的产品,非常适合用于显示动态图像。毫无疑问,OCB 绝对是迄今为止速度最快的 LCD 显示技术—至少在该项指标上,OCB 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OCB 第二个令其它技术无法追赶的优点在于鲜艳的显示效果,独特的结构让液晶分子拥有光补偿双折射的特质,让它可以达到传统 TFT-LCD 三倍以上的高色纯度,输出丰富艳丽的色彩,这是当前各类 LCD 显示技术无法比拟的。不过,OCB 技术也非十全十美,它的可视角度仅能达到 140 度,只能算是勉强及格。而且成本相当高昂,普通用户鲜可接受。再者,OCB 面板在无任何电场的情况下液晶分子处于与屏幕平行的初始状态,为了实现画面显示,OCB 技术要求每次开机时都得花费预置时间让液晶分子作定位排列,体现在视觉上就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形成显示输出。

背光方式:
      LCD 是无法自己发光的,需要依托外部光源,因一般将光源安置在屏的背后,因此又称为背光,除了光源外,LCD 要显示图像,还要用一套高效的反射装置,同背光一起统称背光组件。目前采用的背光光源主要是 CCFL,另外有新型的 LED 作为背光源。
1. CCFL
      冷阴极荧光灯,由于发展多年,技术相当成熟,无论是性能还是稳定性都久经考验。不过,冷阴极荧光灯属于管状光源,要将所发出的光均匀散布到面板的每一个区域就需要相当复杂的辅助组件,屏幕的厚度也较难以控制。
2. LED
      LED 是英文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是由数层很薄的搀杂半导体材料制成,一层带有过量的电子,另一层则缺乏电子而形成带正电的“空穴”,工作时电流通过,电子和空穴相互结合,多余的能量则以光辐射的形式被释放出来。与现有的冷阴极荧光灯技术相比,发光二极管有大量的优点,如它是一种平面状的光源,最基本的 LED 发光单元是 3-5 毫米边长的正方形,极容易组合在一起成为既定面积的面光源,自身便具有很好的亮度均匀性,如果作为液晶电视的背光源,所需的辅助光学组件可以做得非常简单,屏幕亮度均匀性更为出色。而且 LED 背光有更好的色域,色彩表现力强于冷阴极荧光灯背光,可对显示色彩数量不足的液晶技术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其次,LED的使用寿命可长达 10 万小时,即便每天连续使用 10 个小时,也可以连续用上 27 年,大大延长了液晶电视的使用寿命,可获得对等离子技术压倒性的优势。第三,LED 使用的是 6-24V 的低压电源,十分安全,供电模块的设计也颇为简单,但由于发光效率还不够高,耗费的电能略高于冷阴极荧光灯。第四,平面状结构让 LED 拥有稳固的内部结构,抗震性能很出色,加上 LED 不需要使用对环境有害的金属汞,比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更加环保。
      然而,LED 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其一,LED 光源的成本太高、价格昂贵,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其二,LED 的发光效率不够高,亮度值普遍较低。

在读平板学员

帖子
2285
主题
46
积分
13942
在线时间
4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7
最后登录
2015-11-3

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10-6-3 19: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周老师,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中级技师

Rank: 6Rank: 6

帖子
614
主题
8
积分
2337
在线时间
2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5
最后登录
2014-8-4
发表于 2010-6-3 2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周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初来咋到

Rank: 1

帖子
10
主题
0
积分
17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19
最后登录
2013-10-3
发表于 2010-6-7 18: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学习  精益求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初级技师

Rank: 5Rank: 5

帖子
317
主题
18
积分
1018
在线时间
1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13
最后登录
2014-8-18
发表于 2010-6-7 21: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周老师,把好资料给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初来咋到

Rank: 1

帖子
5
主题
0
积分
11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29
最后登录
2010-6-8
发表于 2010-6-8 14: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初来咋到

Rank: 1

帖子
4
主题
0
积分
4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6-1
最后登录
2010-6-8
发表于 2010-6-8 16: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搞点实在的,这些,作为修候人员,了解就行了,到处都讲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读平板学员

帖子
165
主题
20
积分
205
在线时间
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0
最后登录
2012-12-20
发表于 2010-6-8 16: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初来咋到

Rank: 1

帖子
24
主题
1
积分
26
在线时间
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9
最后登录
2010-7-20
发表于 2010-6-13 18: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中级维修员

Rank: 3Rank: 3

帖子
119
主题
2
积分
269
在线时间
1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17
最后登录
2013-11-29
发表于 2010-6-13 2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xuexi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门户地图|手机版|小黑屋|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4030498号 )

GMT+8, 2024-5-7 0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