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资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971|回复: 36

三极管的检测方法与经验

  [复制链接]

初级维修员

Rank: 2

帖子
63
主题
10
积分
95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28
最后登录
2009-6-29
发表于 2009-4-14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197654">1?中、小功率<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8%FD%BC%AB%B9%DC">三极管</span>的检测<br/>  A?已知<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0%CD%BA%C5">型号</span>和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可按下述方法来判断其性能好坏<br/>  (a)?测量极间电阻。将<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D%F2%D3%C3%B1%ED">万用表</span>置于R×100或R×1K挡,按照红、黑表笔的六种不同接法进行测试。其中,发射结和集电结的正向电阻值比较低,其他四种接法测得的电阻值都很高,约为几百千欧至无穷大。但不管是低阻还是高阻,硅材料三极管的极间电阻要比锗材料三极管的极间<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5%E7%D7%E8">电阻</span>大得多。<br/>  (b)?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CEO的数值近似等于管子的倍数β和集电结的反向电流ICBO的乘积。ICBO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长很快,ICBO的增加必然造成ICEO的增大。而ICEO的增大将直接影响管子工作的稳定性,所以在使用中应尽量选用ICEO小的管子。<br/>  通过用万用表电阻直接测量三极管e-c极之间的电阻方法,可间接估计ICEO的大小,具体方法如下:<br/>  万用表电阻的量程一般选用R×100或R×1K挡,对于PNP管,黑表管接e极,红表笔接c极,对于NPN型三极管,黑表笔接c极,红表笔接e极。要求测得的电阻越大越好。e-c间的阻值越大,说明管子的ICEO越小;反之,所测阻值越小,说明被测管的ICEO越大。一般说来,中、小功率硅管、锗材料低频管,其阻值应分别在几百千欧、几十千欧及十几千欧以上,如果阻值很小或测试时万用表指针来回晃动,则表明ICEO很大,管子的性能不稳定。<br/>  (c)?测量放大能力(β)。目前有些型号的万用表具有测量三极管hFE的刻度线及其测试插座,可以很方便地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先将万用表功能开关拨至?挡,量程开关拨到ADJ位置,把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示为零,然后将量程开关拨到hFE位置,并使两短接的表笔分开,把被测三极管插入测试插座,即可从hFE刻度线上读出管子的放大倍数。<br/>  另外:有此型号的中、小功率三极管,生产厂家直接在其管壳顶部标示出不同色点来表明管子的放大倍数β值,其颜色和β值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但要注意,各厂家所用色标并不一定完全相同。<br/>  B?检测判别电极<br/>  (a)?判定基极。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中每两个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当用第一根表笔接某一电极,而第二表笔先后接触另外两个电极均测得低阻值时,则第一根表笔所接的那个电极即为基极b。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表笔接的是基极b。黑表笔分别接在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都较小,则可判定被测三极管为PNP型管;如果黑表笔接的是基极b,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他两极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则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br/>  (b)?判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PNP为例)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红表笔基极b,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管脚时,所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是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在阻值小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集电极;在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管脚为发射极。<br/>  C?判别高频管与低频管<br/>  高频管的截止频率大于3MHz,而低频管的截止频率则小于3MHz,一般情况下,二者是不能互换的。<br/>  D?在路<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5%E7%D1%B9">电压</span>检测判断法<br/>  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刷<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5%E7%C2%B7">电路</span>板上,由于<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4%AA%BC%FE">元件</span>的安装密度大,拆卸比较麻烦,所以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三极管各引脚的电压值,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其好坏。<br/>2?大功率晶体三极管的检测<br/>  利用万用表检测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极性、管型及性能的各种方法,对检测大功率三极管来说基本上适用。但是,由于大功率三极管的工作电流比较大,因而其PN结的面积也较大。PN结较大,其反向饱和电流也必然增大。所以,若像测量中、小功率三极管极间电阻那样,使用万用表的R×1k挡测量,必然测得的电阻值很小,好像极间短路一样,所以通常使用R×10或R×1挡检测大功率三极管。<br/>3?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br/>  用万用表对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包括识别电极、区分PNP和NPN类型、估测放大能力等项内容。因为达林顿管的E-B极之间包含多个发射结,所以应该使用万用表能提供较高电压的R×10K挡进行测量。<br/>4?大功率达林顿管的检测<br/>  检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方法与检测普通达林顿管基本相同。但由于大功率达林顿管内部设置了V3、R1、R2等保护和泄放漏电流元件,所以在检测量应将这些元件对测量<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A%FD%BE%DD">数据</span>的影响加以区分,以免造成误判。具体可按下述几个步骤进行:<br/>  A?用万用表R×10K挡测量B、C之间PN结电阻值,应明显测出具有单向导电性能。正、反向电阻值应有较大差异。<br/>  B?在大功率达林顿管B-E之间有两个PN结,并且接有电阻R1和R2。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测时,当正向测量时,测到的阻值是B-E结正向电阻与R1、R2阻值并?慕峁?坏狈聪虿饬渴保?⑸浣峤刂梗?獬龅脑蚴?R1+R2)电阻之和,大约为几百欧,且阻值固定,不随电阻挡位的变换而改变。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大功率达林顿管在R1、R2、上还并有二极管,此时所测得的则不是(R1+R2)之和,而是(R1+R2)与两只二极管正向电阻之和的并联电阻值。<br/>5?带阻尼行输出三极管的检测<br/>  将万用表置于R×1挡,通过单独测量带阻尼行输出三极管各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即可判断其是否正常。具体测试<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4%AD%C0%ED">原理</span>,方法及步骤如下:<br/>  A?将红表笔接E,黑表笔接B,此时相当于测量大功率管B-E结的等效二极管与保护电阻R并联后的阻值,由于等效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较小,而保护电阻R的阻值一般也仅有20~50?,所以,二者并联后的阻值也较小;反之,将表笔对调,即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E,则测得的是大功率管B-E结等效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值与保护电阻R的并联阻值,由于等效二极管反向电阻值较大,所以,此时测得的阻值即是保护电阻R的值,此值仍然较小。<br/>  B?将红表笔接C,黑表笔接B,此时相当于测量管内大功率管B-C结等效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一般测得的阻值也较小;将红、黑表笔对调,即将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C,则相当于测量管内大功率管B-C结等效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测得的阻值通常为无穷大。<br/>  C?将红表笔接E,黑表笔接C,相当于测量管内阻尼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测得的阻值一般都较大,约300~∞;将红、黑表笔对调,即红表笔接C,黑表笔接E,则相当于测量管内阻尼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测得的阻值一般都较小,约几欧至几十欧。<br/>国产三极管用颜色表示放大倍数时,一般颜色与放大倍数对应关系如下:<br/>颜色 棕 红 橙 黄 绿 兰 紫</div>

初来咋到

Rank: 1

帖子
9
主题
5
积分
14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22
最后登录
2009-5-10
发表于 2009-4-23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谢谢你老师

初来咋到

Rank: 1

帖子
3
主题
0
积分
7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4
最后登录
2009-8-12
发表于 2009-5-25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alt="" src="http://www.3811111.com/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初来咋到

Rank: 1

帖子
8
主题
0
积分
14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30
最后登录
2010-4-24
发表于 2009-6-5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

中级维修员

Rank: 3Rank: 3

帖子
7
主题
2
积分
194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5
最后登录
2011-12-17
发表于 2009-6-19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

初来咋到

Rank: 1

帖子
4
主题
0
积分
4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2
最后登录
2010-3-15
发表于 2010-3-15 0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

中级维修员

Rank: 3Rank: 3

帖子
179
主题
15
积分
233
在线时间
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28
最后登录
2010-4-13
发表于 2010-3-31 13: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谢谢你老师

中级维修员

Rank: 3Rank: 3

帖子
71
主题
10
积分
149
在线时间
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19
最后登录
2010-12-2
发表于 2010-4-2 19: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老师,太好了

初级维修员

Rank: 2

帖子
67
主题
1
积分
69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5
最后登录
2013-5-8
发表于 2010-4-2 22: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中级维修员

Rank: 3Rank: 3

帖子
91
主题
12
积分
133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14
最后登录
2014-7-22
QQ
发表于 2010-4-4 11: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门户地图|手机版|小黑屋|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4030498号 )

GMT+8, 2025-5-2 1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