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风电平价上网已在路上 国内风电行业从发展最初直到现在,背后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1986年5月,我国第一座示范性风电场马兰风电场实现发电,标志国内风电发展拉开帷幕。 2003年,实施风电特权招标政策。 2007年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风电被列为六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十二五”前期,风电开发速度加快。随着自2010年起全国范围内弃风限电问题加剧,2012年弃风率高至年度最高点,风电装机增速跌入谷底,行业发展进入冷淡期。 2012年-2014国家多次出台激励政策,内容涉及风电并网消纳、上网电价、补贴、特高压建设等方面。此后,风电弃风率明显改善,风电行业步入发展新赛道。 直到2019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将陆上和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并逐年下调。并另外规定,自2021年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02 光伏行业发展基调已定 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国内可再生能源行业得到茁壮成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风电装机2.1亿千瓦,光伏发电2亿千瓦。但是生物质发电量仅为2254万千万,远远低于风电和光伏产业的发电量。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曾明确,到2021年,陆上风电、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将全面取消国家补贴,这其实也是国家对于风电、光伏行业发展充满信心的表现。 03 生物质发电补贴不断 生物质发电是通过生物质能进行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在风电、光伏产业纷纷摆脱补贴、进入平价上网时,生物质发电的补贴不断。这可以从多方面佐证观点。 第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非常多的生物质资源,秸秆年产量为6亿多吨,其中4亿吨能被利用来做能源原料,全国林木总生物可获得量为9亿吨,其中约为3亿吨能被用来有效利用。但是,国内生物质发电量仅为总发电量的1.4%,且其只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0.5%,远远低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国内生物质发电的开发潜力非常大,发展生物质发电势在必行。 第二,不同于风电和光伏的属性,两者均来自于自然界的原始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若没有政策支持,也会被社会其他集团入手并得到不错的发展。而生物质发电的环保属性和民生属性决定了在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即使前期投入的规模成效难以成正比,但是其确实是一举多得的存在,它不仅是能源利用的一种方式,更是处理有机废物的最佳方式之一,在保护环境、增加就业、完善治理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进程,成为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方面。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