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的肺炎来势特别凶猛、蔓延特别迅速,已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被纳入《中华 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当前全国上 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 求全力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治工作。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描述,新型 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 径60~140 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对于冠状 病毒特性的认知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于紫外线和 热敏感,56"C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 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主要 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正值全民抗击疫情的重要时刻,上海浦东照明智能联合会的全体成员充分发 挥联合会成员特有资源,通过紧密合作把紫外线杀菌消毒的相关科学知识、专业 产品和安全有效应用编制成指南,为政府、社区、医院、企业和家庭等提供较为 全面的资讯,为抗击疫情做出应有的工作和贡献。 《杀菌消毒紫外线光源和灯具应用指南》包含了从紫外线杀菌消毒的原理、 紫外光源研究进展、紫外线杀菌消毒的光源和灯具、紫外线杀菌消毒的应用和注 意事项等八个章节的内容。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重要阶段,本指南全面介 绍了怎样设计好、制造好、选择好、使用好、防护好紫外线杀菌消毒产品;全面 介绍了紫外线杀菌消毒产品和使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重要标准. 规范和认证要求; 全面分析了紫外线杀菌消毒的相关专利技术;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了紫外线杀菌消 毒的发展展望,特别介绍了在紫外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不断能融合 背景下,紫外线的杀菌消毒功能将会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安全生活多样化需求。 上海浦东智能照明联合会特别感积极谢参与指南编制的广大会员及审核专 家,特别感谢负责各章节的主编会员,我们将为打赢抗击新型冠病毒疫情的伟大 战役、为紫外线杀菌消毒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发展、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 出更加努力的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本应用指南难免有细节错误,不足之处望读者提出宝贵建议; 我们一定及时做好修改及完善! 第一章紫外线杀菌消毒原理 1.1. 紫外光源研发和应用简史 大约在1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紫外线消毒机理和应用的研究。 1877年,Downs和Blunt 第一次报道了关于太阳光辐射可以杀灭培养基中 细菌的特性,这也揭开了人们对紫外线消毒研究和应用的序幕。 1901年,汞灯开始被用作人造紫外光源。 1903年,丹麦科学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因紫外线光疗法治疗皮肤 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4年,Kuch造出了第一个石英管紫外灯。 1910 年,在法国马赛市,紫外线消毒系统第一次被用于城市给水处理的生 产实践中。 1916年,美国建设了第一个紫外线消毒系统。 1938年,美国Westinghouse Elecrice公司展出了第一个基于低气压汞蒸气放 电发出的紫外光激发的荧光灯。 1955年,瑞士和奥地利开始采用紫外线给水消毒的技术。 1999年,国际紫外线协会(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Association, IUVA) 成 立,在国际上进一步促进了紫外线在各领域中应用技术的研究和交流。 2000年,USEPA颁布的地下水消毒条例(Groundwater Disinfection Rule,简 称"GWDR")正式提到,对于杀灭传统消毒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的有害病原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技术是最佳选择之一。 2002年,紫外LED正式推向商用市场。 1.2.紫外光谱 图1.1为1000000nm光谱波段,可分为红外,可见和紫外区,其波长 范围和主要用途为: 紫外线(UV) 100 400nm:环保,健康,美容,工业工程; 可见光(VIS) 400~780 nm:照明; 红外线(IR) 780- 100000 nm:健康,工业工程。 其中紫外波段可再分为4个区域,其用途为: VUV (100 200 nm):表面处理,产生奥氧,工业水预备; 心电 UVC (200- -280 nm):杀菌,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