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伤害的形式主要有电击和电伤两种。 (一)、电击 1、电击的定义 当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内部组织造成的伤害称为电击。电击是最危险的触电伤害,多数触电死亡事故是由电击造成的。 2、电击伤害: 电击伤害主要是伤害人体的心脏、呼吸和神经系统,因而破坏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3、电击的几种情况: ①、当人体将要触及1kV以上的高压电气设备带电体时,高电压能将空气击穿,使其成为导体,这时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电击。 ②、低压单相(线)触电、两线触电会造成电击。 ③、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触电会造成电击。 (二)电伤 1、电伤的定义: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表面)造成的局部伤害。电伤往往在肌肤上留下伤痕,严重时,也导致人的死亡。 2、电伤的分类: ①、灼伤 ②、电烙印 ③、皮肤金属化 二、影响电流伤害程度的因素(一)电流大小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或窒息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因而伤害也越严重 一般来说,通过人体的交流电(工频50H1Z)超10mA、直电超过50mA时,触电者自己难以摆脱电流,这时就有生命危险。 从下图可看出,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加大;摆脱电流是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一般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二)人体电阻当人体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与人体的电阻有关,人体电阻越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也就越危险。 人体电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数值随着接触电压的升高而下降,如表2; 又随条件不同而在很大范围内变动,如表3 (三)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与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通电时间越长,由于时间越长,由于人体发热出汗和电流对人体的电解作用,人体电阻逐渐降低,流过人体的电流也就越大,对人体组织的破坏越加厉害,后果也就越严重,通常可用触电大小与触电时间的乘积(称为电击能量)来反映触电的危害程度。通常时间越长,电击能量积累增加,越容易引起心室的颤动。电击能量超过50mA·s人就有生命危险。所以,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越长,后果也就越严重。在讲解触电急救时,强调救要争分夺秒,早大限度地缩短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四)电流频率 电流频率不同,对人体伤害程度也不同,般来说,常用的50~60Hz工频交流电的伤害最严重。在直流和高频情况下,人体可以耐受较大的电流值。不同的频率的电流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如表5所示。 (五)电压高低 一般来说,当人体电阻一定时,人体接触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实际上,通过人体的电流与作用在人体上的电压不成正比,这是因为随着作用于人体电压的升高,皮肤会破裂,人体电阻急剧下降,电流会迅速增加。当人体接近高压时,还有感应电流的影响,也是很危险的。 (六)电流途径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不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较大的电流还会使心脏停止跳动,这两者都会使血液循环中断而导致死亡。 经研究表明,电流流经人体不同的部位会造成的伤害中,以对心脏的伤害为最严重。表6列举了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与流经心脏电流比例的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最危险的途径是从手到胸部(心脏)到脚;较危险的途径是从手到手;危险较小的途径是从脚到脚。 (七)人体状况 人体本身的状况与触电对人体的伤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性别 ②、年龄 ③、健康状况 ④、心理、精神状况。 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一、安全电流(一)确定安全电流值的依据 1、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摆脱电流看作是人体允许的电流,只要流过人体的电流小于摆脱电流,即可认为是安全电流。 2、以大小不同的电流作用到人体,根据人体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来确定安全电流。这些特征是通过科学实验和事故分析得出的,如表7所示。 (二)、安全电流值 从表7可以看出,作用于人体的电流,交流为50~60HZ、10mA时,人手仍能脱离电源,无生命危险,故可把交流50~60Hz、10mA及直流50mA确定为人体的安全电流值。 从表7可以看出,100mA(工频)的电流通过人体3s,就可能使心跳和呼吸停止。在进行电力作业时,人体误碰运行中带电的电气设备,通过人体的电流会高达人体的电流安全电流值的几百、几千倍。因此,电力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高度警惕,千万不要直接接触带电设备,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二、安全电压(一)、定义 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接触到有一定电压的带电体后,其各部分组织(如皮肤、心脏、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等)不发生任何损伤,该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二)、确定安全电压的依据 通常,低于40V的对地电压可视为安全电压。国际电工委员规定接触电压的限定值(相当于安全电压)为50V,并规定在25V以下时,不需考虑防止电击的安全措施。 (三)、安全电压等级 根据我国具体条件和环境,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是42V、36V、24V、12V、6V额定值五个等级,当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超过24V安全电压等级时,必须采取防止人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四)、安全电压的选用 目前我国采用的安全电压以36V和12V较多。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5000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 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36V,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如金属容器、管道内施焊检修),安全电压规定为12V,这样,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可见所谓的“安全电压”只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其大小并非绝对,36V仅是对成年人在空气干燥的一般情况下的数值,并且可以看到其限定了通过人体的电流在5mA以下,也就是说,如果电流很大,再低的电压也可能置人于死地,尤其是小孩。 由以上人体对电流的反应和人体电阻可得出安全电压的值:我国的安全电压值一般规定为12~50V。我们常把36伏特以下的电压叫做安全电压。 那么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越大,那小孩的电阻自然比成人小多了,所以对于小孩来说,安全电压的数值应远远低于36V,再加上小孩本身的承受力较成年人差得多,所以其能够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应该更小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