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资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三八资料网 门户首页 电脑维修 查看内容

电脑中外观一模一样的插槽却有大学问:选错了事倍功半!

2019-8-31 09:12| 发布者: 南召修电视| 查看: 414| 评论: 0

摘要: USB接口:无线接收器/无线网卡 USB是电脑中数量最多的接口之一,而使用该接口的外设也五花八门,通常情况下高等级的USB接口速度更快,能够发挥现代外设的全部性能。但无线键盘和无线鼠标所用的USB接收器是个例外。 ...

USB接口:无线接收器/无线网卡

USB是电脑中数量最多的接口之一,而使用该接口的外设也五花八门,通常情况下高等级的USB接口速度更快,能够发挥现代外设的全部性能。但无线键盘和无线鼠标所用的USB接收器是个例外。

无线接收器使用了2.4GHz无线传输信号,而USB3.0接口在工作时会对周边2.4GHz信号产生一定干扰,将无线接收器安装在这里容易导致无线键盘/鼠标的工作距离变短,或是产生响应迟缓和卡顿的问题。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尽量选择无干扰的USB2.0接口安装,或者通过一个USB2.0集线器让接收器远离2.4GHz干扰强烈的背板区域。

显示接口:

电脑和显示器通常会提供多种连接方式可供选择,应当避免选择已经被淘汰的VGA接口(使用模拟信号,容易被干扰)。DP和HDMI接口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选择,尤其是使用高分辨率显示器的朋友,更需要注意接口版本规格对于高分辨率的支持情况。

内存接口:


ATX板型的主板上一般会提供4个插槽,分为两个内存通道,从CPU一侧起数起,被编号为A1、A2、B1、B2。只有在正确位置(A1B1或A2B2)成对安装才能开启双通道模式,实现带宽倍增的效果。

在只安装两条内存的情况下,不管是英特尔还是AMD主板,都推荐A2B2的组合,这样的搭配不仅能够支持更高的内存频率,相对来说出现兼容性问题的可能性也较A1B1组合要低一些。当然如果是插满4根64GB或128GB内存的土豪,应该就没有这些顾虑了。

M.2硬盘接口:


电脑中的M.2接口分为SATA协议与NVMe协议,并非所有接口都能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依靠M.2接口的缺口数量并不能准确判断M.2固态硬盘所用的协议,下图中的东芝RC100固态硬盘就属于两个缺口的M.2 NVMe固态硬盘。

当电脑主板上同时提供两个或更多M.2接口时,其中可能有一个接口是与部分SATA接口复用的,即在此接口安装M.2固态硬盘后可能导致部分SATA接口无法使用。这些信息通常会在主板说明书中有相关的说明,安装前可以先查阅了解一下。

由于NVMe协议的诸多优点,未来NVMe SSD也可能会像SATA硬盘那样,在每台电脑中配置多块同时使用。下图是东芝最近发布的RD500/RC500 NVMe固态硬盘,分别面向旗舰级和主流级定位,提供丰富的性能与容量选择。

SATA硬盘接口:

台式电脑主板通常会提供4到6个SATA硬盘接口。在较老的一些主板上,并非所有接口都是高速SATA3.0规格,连接固态硬盘时可依据接口颜色以及主板说明书的介绍找准SATA3.0接口。

此外,在一些高规格主板上,还有可能搭载第三方(如Marvell或ASMedia)的SATA控制器芯片,这些芯片引出的非主板原生接口会影响到固态硬盘性能。虽然SATA接口发展到3.0版本之后基本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但从性价比来说,像东芝TR200这类入门级的原厂固态硬盘能够满足多数家用所需,价格也比NVMe SSD更为实惠。非性能发烧友的普通游戏玩家有一颗靠谱的SATA固态硬盘足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最新帖
  • 平衡压力、高压压力和低压压力是空调维修的
  • 打磨型号的集成电路求助
  • 三菱变频器A540电路图(包含电源,驱动 保
  • 索尼KV-F29 、KV-K29 、KV-J29 型号图像暗
  • 上菱BCD-180W无霜电冰箱烧坏风扇电机故障检
  • 实战冰箱冰柜维修现场维修经验
  • 仿白金机维修及驱动板电路图参数
  • 高压放电拉弧点火模块
  • 户户通主芯片植锡成功
  • 第三代中9户户通机顶盒各种模块刷机串口,
门户最新文章
  • 三相电源断零线,为什么会接二连三烧坏电器
  • 又是推架子,工人被活活电死,直到化成灰烬,
  • 故障修的快是我的本事,凭什么不给钱?
  • 配电房是如何送电的?送电方式是什么?看完
  • 电工接的电缆头,能找到5个错误以上的,都
  • 防雷接地地焊怎么做?单面焊还是双面焊
  • 电线都燃了为什么空开不跳闸?80%的电工不
  • 配电箱14大禁忌,千万要注意!
  • 惨烈!配电室爆炸,3人瞬间变成渣!
  • 你知道避雷器和浪涌保护器的区别吗?

QQ|门户地图|手机版|小黑屋|家电维修论坛 ( 蜀ICP备14030498号 )

GMT+8, 2025-5-2 1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