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为何选择供回水温度7℃-12℃?业界普遍的答案是:“水温高了除湿不能保证”。百度搜索的最佳答案是一篇提名“为什么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7℃-12℃?”的文章。作者虽然不详,但是文章转载不计其数,所以我判断为主流思路。我查阅了百度文库、豆丁网、360doc、搜狐公众平台、新浪博客等媒体平台……文中列举四点论证: (1)从制冷机组出发; (2)从热舒适和健康出发; (3)从湿度控制的保障出发; (4)12度回水的原因。 我的观点不同而且极其简单,那就是美国人不了解除湿机制,所以设计7℃ -12℃供回水,而中国人选择这么做是因为洋首是瞻。 上述文章的论证(3):湿度控制的关键在于保障足够低的供水温度,按夏季设计温度24℃,相对湿度50%分析,则空气需要冷却到12.5℃(露点温度12.9℃)才能满足相对湿度要求(见图2)。 谬误一:论证2(图1)和论证3(图2)是相互矛盾的,如果按论证1所说,必须有5℃传热温差(图1),则论证3(图2)无法成立!因为图2的传热温差只有0.5℃。 事实上,利用选型软件数字模拟常规三排7℃-12℃供回水风机盘管以及模拟它在不同进风状态下的运行情况,可得以下数据:
为何送风温度高于露点温度(12.9℃)盘管尚能除湿呢?那是因为相对于微小的空气分子来说,铝箔之间约2mm的空隙是比十万八千里还大的距离!所以在两片铝箔之间的空气分子的温度是分层的。靠近铝箔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12.9℃),但是离铝箔远的空气分子温度是比送风温度(13.35 ℃)还高的,而送风温度是所有铝箔之间的空气分子的混合温度。
事实上,所有空气处理机组的表冷器设计都是逆流的。为了方便制造起见,常规三排风机盘管表冷器确实设计为横流,但是也存在做逆流设计的风机盘管表冷器,干盘管就是典型的例子。 谬误三:论证3认为湿度控制的关键在于保障足够低的冷冻水供水温度,这是空调界多年错误的揣测!决定末端机组室内平衡相对湿度的直接参数是室内热湿负荷,风量和送风相对湿度,仅此而已。水温影响室内平衡空气状态点的含湿量,但是并不影响其相对湿度,原因是当水温升高时,干球温度随着含湿量升高,相互抵消了相对湿度的递增。表1清楚显示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等相对湿度定律。这是我在南京321科技领军人才计划下,闭门造车四年,在除湿机制研究上的突破(见sana.cn),由衷感激南京市和高淳区的支持。 |